产品中心
家用净水市场有点“浑”
来源:nba小九直播    发布时间:2024-07-25 03:52:23

  5月份的第三周是全国饮用水卫生宣传周。近期媒体热炒的饮用水“标准门” 事件让饮水安全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净水器市场被再次搅热。

  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净水器鱼龙混杂,产品价格从几百元到万余元不等。并且,各种净水器很难在机器上找到相关的国家标准。在业内人士看来,缺乏国家强制标准是造成净水器市场乱象的主因。

  家住济南北园的市民王女士想购买一台家用净水器。然而,她在各卖场转了一圈后发现,各净水器的功能差不多,但价格从几百元到万余元不等,而且对于是不是满足国家有关标准,她也不知道。“太乱了,根本不知道哪种好,都是自己吹嘘自己的产品好。”

  正如王女士所说,19日,导报记者在国美北园店看到,净水器销售柜台前,不少消费的人都围在那儿听销售人员的讲解。

  销售人员告诉导报记者,近一段时间家用净水器销售很火,一些主流品牌的净水器以前每月销售不过十几台,今年“五一”3天假期间卖出30多台。此后,销量也一直在增加。

  导报记者看出,在众多品牌的净水器产品中,最“低端”的是不带饮水机的净水桶,价格较低的一款产品仅售200元左右,一般的家用净水器在2000-6000元之间,有一款净水器号称是国外原装进口的,价格高达16988 元。就算是同一个品牌下的产品,由于滤芯的不同,价格也高低不等。

  几经周折,导报记者找到了某净水器品牌济南总代理黄波。他告诉导报记者,现在的净水器市场有点像十几年前的饮水机市场,一方面,发展前途很好、市场空间也很大,相对于传统家电的低毛利,净水器行业的毛利率超过50%,并且,这是家电行业少有的“耗材行业”,除了制造利润和销售利润外,还可通过销售滤芯等耗材持续获得服务利润。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净水器生产企业已达到3000多家,去年共生产净水器3000万台,总销售额超过300亿元,行业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巨大的市场需求,必然带来非常大的商机,一名多年从事净水器生产的业内人士形容,水家电被业界公认为是“小家电产业的最后金矿”。按照黄波的说法,除了混乱的价格外,“活化水”、“矿化水”、“小分子团水”等新鲜概念,亦成为诸多商家吸金的主要手段。

  黄波透露,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各种净水器,主要是通过PP棉过滤,活性炭吸附和膜净化这几道工序达到净水效果。“最先进的采用‘RO 反渗透膜’的净水设备,在过滤掉杂质的同时也会产生‘废水’,‘废水’率高达到50%以上。”

  “这款机器号称是‘小分子团水’,零售价格是3000多元,加上材料费和安装费,整体费用近4000元,”黄波指着一台做工比较细致的净水器说,“但实际 上,这款机器的进价不到1000元,加上材料不过1200元钱。”进价不到1000元,售价超过3000元,利润之高可想而知。

  导报记者看出,不同生产厂商的产品特性虽然基本相似,但所依据的标准却不完全一样。在一家卖场,导报记者看出,有的产品所产生的水质符合国家《饮用净水水质标准》,有的依据《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有的则标明高于国家直饮水标准。

  国家海水淡化及综合研究所水处理专家曹军瑞接受导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国内生产净水器的企业众多,产品类型多样,但质量却良莠不齐,其最终的原因是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缺失。目前绝大多数产品采用的是行业和企业标准。

  据了解,目前适用于净水器生产的行业标准至少有两个:卫生部门2001年发布行业规范《一般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国内一些净水器厂商按这一规范进行生产;另有住建部出台的行业规范,主要是针对净水器的纳滤技术。虽然这些标准早已推出,但有的是单独针对水质进行评判,有的是侧重对工艺进行规范。这些标准内容不但相对单一,而且不具备强制性。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导的《家用及类似用途净水器》强制性国家标准早在2007年就开始着手起草,但到今天都没有出台,使得监管部门也缺乏足够的监管依据。

  导报记者从山东省家电行业协会获悉,山东正着手制定省内净化水的产品处理有关标准。“着手制定家用净化水的产品相关行业标准,主要是通过提高强制标准,督促企业加大研发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抢占这一巨大市场。”该协会副会长田占军表示。